细沙子、熟石灰和黏质黄土的比例一般分别为60%、30%、10%。三合土墙比生土墙史坚固,还经得住水的浸泡.但成本却远远高于生土墙。土楼客家人早已掌握了一套生土建筑技术.况且生土民措建筑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冬暖夏凉、抗震防潮等.所以用三合土筑起—:四层高的墙确实不合算。在永定,仅有一部分上楼墙纂、地板以及寺庙、桥墩使用三合土。明代初(公元14世纪60年代)以前.许多土楼没有石砌墙基,而采用。
合土卉筑露出地面一二十厘米的墙基,后来石砌墙基代替了二合土墙幕,有部分土木结构的平房因取石田难刚沿刚三合土墙基。刚三合土夯筑墙体的多见于临近溪河边、地势低洼的民居建筑的底层(第一层),目的在于防洪。如.湖雷销临近永定河的街道低洼处,经常遭洪水侵袭,于是建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店铺底层为三合土墙或石砌墙.二层以上则为生土墙,峰市镇原来街道两边的店铺.因位于汀江河畔.所以均为三合土墙或青砖墙,有人误认为,水定客家土楼的承重墙都掺了石灰、红糖,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掺了糯米、其实上这些都只是凭空猜测而已,没有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