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永定县仙师乡锦丰村的王氏家族,突然接到广东嘉应州松源乡新科翰林王某某的请帖,上写:“来者贪食.不来者嫌弃。”王姓八大房房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集中商讨对策。讨论时,有的双手托腮,愁眉苦脸:有的背着手踱步,心急如焚;有的跷起拇指,自豪地说:“梓叔高中,吾辈沾光,岂有不光临之理?”有的坚决反对:“就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就这样争论了大半天仍想不出个对策。
房长王宾生随带了十三岁的小孙子,名叫见川,他聪明、好学、喜读诗书。这时他自己在厅外吟诵诗对,听到长辈争论不休,就上前询问:“爷爷,究竟出了什么事啦?”一连问了几句,大家都置之不理,见川一再迫问:“爷爷,说说吧,三个臭皮匠能当个诸葛亮呀!”黄毛未脱就老气横秋,口出大言,太少教了,太少教了。”说着王宾生把烟斗在地上连连敲了几下。见川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嘴唇努得长长的,很不服气地说:“我虽不像你们长辈经纶满腹,但《四书》《五经》我也读过,处世之理也领略一二,别小看我。”长辈们一听不得不承认其言之有理。见川拿过请帖一看,哈哈大笑地说:“三年早知道。”长辈们看他笑得那样乐观,说得那样自信,于是急着追问:“见川你就发表发表高见吧!”一对对眼睛直望着他。此时,见川慢条斯理地解释说:“新科翰林想考考我们锦丰王姓梓叔有否人才,所以请帖上出了这对子”“那怎样对呢?”房长们急得团团转,有的“之乎者也”念个不停,却久久想不出回对来。见川看到长辈们这样子,心里暗暗好笑,过了许久才风趣地说:“既然来了请柬,大家都得去,否则会得罪梓叔,但一人包一文钱贺礼就够了,上写‘收者贪财,不收者嫌少’,辖林公一定会很高兴的。”长辈们才如梦初醒,一席话释下了他们心头的重负,都夸口赞叹:“不愧为后起之秀!”后来按此而行,果然新科翰林看后,连连夸奖:“奇才,奇才!”见川终不负众望,于清乾隆元年钦点翰林第五名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