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的形成,有其独特地理时空元素,从地理位置上说,土楼地处亚热带,又刚好在地震带上,必须适合当地气候,包括防洪抗涝,又能耐震。
从时空角度上看,福建漳州地区自唐宋以来,面临多次社会动荡。在历尽沧桑后,土楼在设计上加入防卫禦敌的特殊功能。同一姓氏宗族形成的群体聚落,几百年来成了土楼人家求存的生活方式。
土楼的建筑方式非常独特,不管是圆楼、方楼,还是后来演变出来的椭圆型、半月型土楼,其外墙都是夯土而建,采用的建材是生土,土楼内则是用木搭建而成的房舍,一般是地面层作为厨房、餐厅,所有洗刷烹煮的日常活动都在这一层。二楼通常用来储藏粮食,三、四楼是睡房。
土楼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的高两层,最常见的是三、四层,但也有五层。较大型的圆楼,有时会设“楼中楼”,在圆楼中间兴建公用的祠堂或学堂。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