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楼确实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它起源于唐代,元末明初时慢慢被当地所接受,导游说土楼的建设与当时防止闽南土匪的侵扰有关,始终是客家人自卫御敌的坚固楼堡。
沿着洪坑村景点大门往里走,最先吸引我们的眼球的是振成楼,真的是让我们眼前一亮,导游告诉我们这也是洪坑村土楼群中最大的圆形土楼了,号称土楼王子。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真的很感谢导游为我们讲解的那么仔细。
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引人瞩目,轰动一时。在我们游览过程中,我感觉永定土楼主要是分为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其中圆形土楼(又称圆寨)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圆楼大都由二、三圈组成, 由内到外,环环相套,蔚为壮观。外圈一般高三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可以储备粮草供战时之需,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十至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共用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丝毫钢筋水泥。除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兽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楼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参观到这么具有独特魅力的土楼文化,对我们来说,应该也是一种安慰吧。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找次来到土楼,继续寻找它的真实魅力和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