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福建旅游,土楼是一定要看的。我们从厦门出发决定用一天时间,去距离厦门最近的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游大地土楼群(二宜楼)。之所以选择去华安,第一是因为这个土楼群距离厦门近,一天可以往返,时间不紧张;第二是因为开发的比较晚,规模不大,但是保存的非常完好,且其中的“二宜楼”有“神州第一楼”“土楼之王”之称。
早上,旅行社的车就在酒店门口接我们了,到了饭点,吃过午饭,然后进村游览啦。
我们漫步走在通往土楼的水泥路上,欣赏小村庄的优美风光,远处的茶园妇女们正在忙着采茶,说笑着,路边的农家有好多家庭式的茶厂,把采回来的鲜茶晾干,加工包装好售卖。青山绿水中远远的就能看见二宜楼的外貌,灰黑色的弧形屋顶和黄色的弧形外墙,真的很独特。来这里游览的游客不多,而且正好是淡季,可以让我们细细的了解它。在二宜楼的正门有卖门票,原价90元,八折优惠每张72元。(是套票,可以参观三座土楼)还有其他的三个门是里面居民进出用的,不知能否直接从这些侧门进来不用买票呢?没尝试,不知道。但是,住在里面的居民除了种茶的收益以外,卖门票的钱也是会给他们分成的。所以,估计不能套票,那些看似休闲的坐在门口的老婆婆,眼睛肯定会死死的盯住这些侧门,不会含糊的。参观二宜楼用时不会很长,随导游参观结束后再自己转转,也就两个小时就足够了。
说实话在北方生活的人可能不太喜欢这种房屋结构,因为是圆的造型加上有个隐蔽的走廊,显得房间有些阴暗。而且基本上每四间居室中间就是个小祠堂,摆放着祖先的牌位或是画像相片这样的物件,要是独自走在里面估计有点害怕。但是,就设计和使用来说真的是挺精巧实用。整个楼内分1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楼梯,互不干扰。最独特的就是还设计了最原始的门铃系统,在每个单元的外墙上都有传声孔,其内部设计成“之”字型的,这样既保证了声音的传递又能保证安全,刀枪都攻不进去。
二宜楼楼门朝西,门额石匾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劲拔,自成一格。“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二宜楼依山傍水,楼背后层峦叠嶂,近处山丘绵延逶迤,宛如蜈蚣缓缓爬行;山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清澈的小溪于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与大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故称“宜山宜水”。
从二宜楼出来往左手边走不远就是南阳楼,也是圆形的土楼,比二宜楼的规模要小,因为二宜楼是长辈–爷爷住的,南阳楼是晚辈–孙子住的,现在的南阳楼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改为福建土楼博物馆,里面有当地的一些生产劳动用品及丰富的福建各地土楼的详细情况介绍,参观下来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距离南阳楼50米是东阳楼,是座方形土楼,因为像北方的四合院,加上比较简陋所以就站在门口看了一下,没进去细看。
整个参观过程,不会累,土楼确实让我震撼,这生土做的房子,比现在钢筋水泥做的房子还坚固,耐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