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联妙解南靖土楼的“三多”、“三苟”。
《闽西日报》2003年8月5曰曾刊登一篇文章《巧撰“三喜”联》,全文如下:
民国年间,连城县四堡乡雾阁村有一位叫邹文峻的小学教师,其人博学多才,善诗文,精书法.1940年冬,当地一户人家同时举行入新居、做寿、娶亲三件喜事,族人请邹文峻把三件喜事写成一副贺联。这无疑是一道难题.邹文峻平曰既负才名,不好推辞,只得应诺,他苦思冥想,才得了句上联:
基开胜地,共庆三多三苟;
“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儿孙,典出{华封三祝》。“三苟”指苟全、苟美、苟合。典出么四书》。可见,联意相当不错,只是“三多三苟”连着两个数词典故,下联就不好对了。他久思未得工整对句,便在花架边低首踱步,凝神沉思,忽见花盆兰花青翠,灵机一动,随机撰就下联。
缕结同心,咸期九畹九光。
“畹”原意为田野,后引意为种兰之地;“光”指光彩。“九畹九光”意为子孙满堂.前程远大.以寥寥20字包含三件大喜事,言简意賅,气象万千,又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可谓绝妙佳联。主人一看,喜不自胜,视为至宝。
南靖土楼中最大的土楼一一顺裕楼,大门上写“三多九如”,许多人为“三多”颇费心思.从上面文章中,不仅怀远楼“三苟”到诠注,顺裕楼的“三多”也得到解答。
“三苟”出自《四书》,而《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书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中庸》也是《札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学生于思所著.《孟子》是孟子及其学生的著作。宋代以后,把《四书》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物。也是封建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历史资料。
2.“苟”有多解,按南靖土楼研究者黄庭芳的说法,“三苟”应为“思之,思之,再思之”或“慎之,慎之,再慎之”。
3.我与长教一个退休教师讨论时,他认为,苟全、苟美、苟合的解释有“唯心论”之嫌,与“二南”对应.“三苟”有实指,其义应有积极之意。因此,他提供的新的释义为:
苟简:苟且简略也。即能简则简,不搞形式;以简约之心,做有意义之事。
苟进:苟且于进也。即该进则进,不丧失机会;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努力创造条件。
苟免:不当免而免也。即宽厚待人、处事,不恶意相向。
除了原则性问题外,一般要与人为善,哪怕对自己有损害的事,也能(要)做到免除别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