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民宅的分布时间、空间,有古远广阔的特点,及与客家民系的整个历史过程完全一致的必然性。未能发现任何一个纯粹的闽南语系乡社是存在普遍土楼风俗的,如果有,那也是因为他们本来出于客家或者与客家相邻。赵振绩教授在研究大量闽、粤、台湾各方言民系的姓氏谱和古史方志后得出结论说,古代汉族从北向南迁移入闽粤,最基本的路线是:过长江之后,经九江、南昌、永赣县、南康、宁都、宁化、汀州,由宁化汀州到梅州嘉应为客家人与广府人,由宁化汀州到漳州为闽南人,再北上泉州、福州为闽人,在漳州靠近汀州的为客家人;按照族谱史志记载,现在的闽人、闽南人、广府人,绝大多数是循着这一路线,经过了闽赣客家腹地赣州、宁化这一站点,就是现在闽南许多自称为唐陈元光后裔的家族也不例外。这一汉族移民走向,正好也与闽粤地区的开发时空大致吻合,而土楼民宅的动态 分布次序也正是如此。于此可见,在古代社会经济和封建伦理政治及姓氏宗族制度条件下,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姓氏家族的迁移切切相关,也许正因此,不同民系的住宅风格井然有别,各显风姿。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