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到土楼需要3小时左右的车程,厦门的游客过去很方便,提前一天报名,第二天全程都有车子接送。
早上,天色阴沉沉的,还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我的心情和这天气一样阴沉沉的,开朗不起来。
汽车沿着高速公路向前疾驰,朦胧的远山,清澈的近水,很快从眼前掠过,没想到,这雨中的山野比雨中的城市要有魅力得多。
快到永定时,老天居然给脸,露出了笑容。
雨后初霁,我们行走在这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绿树成荫的山野里,路边的小花小草闪着露珠,格外娇艳。置身于这个宁静而空旷的大自然中,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惬意。空气是特别的清新,清新得叫你陶醉,好像全身的汗毛孔都吸足了人参果一样的舒坦。
一路上,导游不住地给我们介绍: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这个土楼还真不简单啊。
吃过午饭,我们开始参观。一开始,我就被那些映衬在绿树繁花中的建筑震惊了。它们有的依山而筑,有的临水而建,有的隐在树丛中,有的造在大路旁,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在众多的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方楼和圆楼。
五凤楼是一种“三堂两横式”的组合楼房,在永定比较突出的有福裕楼等10多座。它们的构造特点是在中轴线上,前、中、后堂与轴线两翼横楼连成一体,前低后高。楼顶歇山从后到前,呈五个层次,层层迭落。屋角飞檐,形如鸟翅,所以称五凤楼。整楼构造体现了强烈的主次等级观念,比一般的方楼更显得气势轩昂、典雅高贵。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的赞誉。
土楼群由数十座土楼组成。建于1419年的单元式的集庆楼等5座圆楼与其它土楼依山势而建,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它们与秀丽的山河景色互为映衬,充分表现了楼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更奇妙的是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体现了自古以来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土楼,俗称“生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不仅经久不损。而且,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由于它的结构独特,所以防御性能比较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只要仅有的两扇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除防范外.土楼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特民居,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