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在永定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圆楼360多座),建于清朝以前的8000多座。永定境内涵盖了最大、最小、最美丽、最奇特、最古老及最年轻的土楼,有三十多种形状,各具特色。
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它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龙安寨,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永定烟业的兴旺奠定了永定客家土楼大量建造和建筑技术臻于系统成熟的经济基础,从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如福建土楼之王---承启楼,它“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祖籍永定的台湾吴伯雄先生回乡时曾亲题“福建土楼王”。这座楼1981年被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1986年以承启楼为图案的福建民居邮票在日本被评为最佳邮票。
无论是数量、品质、组群、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永定客家土楼都有独特优势。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经考察后提出: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

永定客家土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开始名声鹊起,吸引了众多乡土旅游爱好者和人文风光摄影师的到访。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福建土楼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福建永定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婚宴上,两个年轻女子同桌吃饭,都夸耀自己的楼屋大。一个说:“我的楼,高4层,屋4圈,里外上下400间,1天换1间,1年住不完。”另一个说:“我的楼,大又圆,像座城,男女老少600人,媳妇来3年,梓叔识不全。”双方争执一番后说出了楼名,逗得在场人哄堂大笑———原来她们都是承启楼的主人,一个是未出阁的姑娘,住东楼;一个是刚过门的媳妇,住西楼,彼此还不相识。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