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闽粤赣边的纯客家县份永定县境内,由于客家人生活的特殊的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从公元10世纪(唐末宋初)开始便产生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民居土楼建筑,并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不断发展、创新,到今仍在继续居住和建造。
永定土楼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永定土楼,有最髙土楼遗经楼,历经千年的馥馨楼,碉堡式的五实楼,“日”字形加两落的裕德楼,台阶式的和平楼,圆楼之王承启楼,富丽堂皇的振成楼,直径最大的永福楼,单元式的集庆楼,周长最短的如升楼,形似风炉的五福楼……扑朔迷离,异彩纷呈,如同镶嵌在浩瀚天宇中的星星,构成了南中国雄壮无比的土楼长城!
永定全县 23个乡镇、265个行政村,土楼遍布全县。永定土楼以其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使永定县成为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民居博物馆,素有“土楼之乡”、“客家土楼王国”的美誉。这里现存圆楼、椭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多式土楼30多种、23000多座,其中较有规模的有8000余座,圆楼360多座。
一座座土楼构成一个家族、形成一个个村庄。永定土楼源远流长遍布乡村,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土楼群,宛如山水、田园、土楼交织成的一幅幅天然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