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奎聚楼:奎聚楼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
它建于1834年,占地6000平方米。奎聚楼依山而筑,宫殿结构,方形土楼,远观颇有“布达拉宫”的气势。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成一体,居高俯瞰如猛虎下山,楼身即是“虎头”。此楼是清朝翰林学士巫宜福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设计的,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开中门迎接。
奎聚楼内原有檐梁雕刻十分精美。历时3年建成的这座土楼高约15米,前后楼建筑依山就势前低后高,构成丰富的外观形象,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其外墙厚实,只在顶层开窗,并仅辟一个大门出入,极其封闭。最有特色的当属中堂前处理成两层的楼阁式屋宇,作歇山垂檐顶,与后楼的腰檐相连,开成四层重叠的屋檐。第四层腰檐中级又突出一段小屋顶,使方楼内景观别具一格。奎聚楼内院左右披屋各有一口水井。与大多水井相比,其明显的差别就是井壳上盖顶,并开一小天窗。这个微妙之处看似“画蛇添足”,实际上体现了百余年前主人对饮用水清洁卫生的讲究。加盖,以防杂物、灰尘入井,也使井水不受日晒雨淋,开窗,则为方便取水。
奎聚楼现住24户107人,100多年来,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名显赫。有进士和七品以上官员4人,大学生20多人,还有寓居海外的华侨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