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它通常要经过提、订婚、迎娶出嫁、闹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一高潮。旧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洞房,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闹洞房习俗看似简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从影响的范围来说,可谓遍及全国各地;从存在的时间来看,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近现代仍流行。
南靖号称“土楼王国”,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古代汉民族建筑文化传统中独树一帜。土楼人家新婚之夜闹洞房逗新娘习俗,就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意蕴。土楼里,每当有人结婚,楼里楼外的少年家就会成群结队去闹洞房逗新娘,如果能把新娘逗笑,新娘家便会端上甜汤圆宴请少年家。
土楼人家结婚那天,到了晚上(约8点以后),邻居的青年男女少年家成群结队,手提灯火,到当日做大人(结婚)家中到新婚家去闹洞房,。他们走到土楼的楼门口,首先点燃鞭炮,让噼哩拍拉的声响告诉新娘和其家人,闹洞房的人来了,这时,其家人也随即准备甜汤圆让闹房的少年家吃而共享甜甜蜜蜜,新娘也当即整理好衣冠,梳妆打扮一番。
当这些闹洞房的少年家来到新娘房外面时,一边掀门帘,一边说:“手掀新门帘,祝新郎新娘幸福万万年。”新娘听到祝福话语,便打开房门,请少年家们进房,少年家们踏进房门时说:“脚踏新娘房,好时好日作大人。”“手持保家灯,囝婿公(新郎)生囝步步高升。”开场好话说后,就开始唱诗逗新娘了。
他们从新娘的穿戴和外貌唱起:“新娘头插铁彩(凤钗),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新娘头插富贵春(纸作的头花),传囝传孙又好运”;“新娘头插茉莉,生囝中学院(翰林院)”;“新娘头毛黑,胎胎生查女甫(男孩)”;“新娘眉秀眼清,子孙代代扬美名”;“新娘唇红齿白,宜家宜宅”;“新娘十指尖尖,福禄来添”;“新娘身穿红袄,夫妻和睦到老”。
之后,少年家们又面对房内用具唱道:“桌上红灯对对,新郎新娘万年富贵”;“桌柜挂金锁,生囝个个懂宝”;“新娘一顶眠床水当当(漂亮),合家盛又昌”;“床顶两枕并头排,夫妻永远来相爱”。接着进行翻床铺:“来给新娘翻床铺,新娘快快生查女甫;翻过来,新娘生囝中秀才;翻过去,新娘生囝中学院;翻翻七八下,新郎快快做老爸”。
此时,少年家们把床顶蚊帐挂起,说:“蚊帐挂得高,子孙中状元”。有些少年家拉着新娘的手说:“看看新娘手,明年吃鸡酒”;“今晚好话说不尽,新娘快快有身孕。”闹毕,吃完甜汤圆,就说:“迈出新娘房,子孙满堂红。”闹洞房逗新娘给新婚人家带来许多乐趣和无尽祝福。(婚俗唱好话是闽南语)来源于漳州地方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