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湖坑南溪实佳土楼群观景台,但见山谷间迤逦奔来数十座硕大厚实的土圆楼,与山坡谷底景致构成气势恢宏雄奇壮丽的画卷。南溪十里土楼画廊,涓涓溪水悠悠流淌穿过狭长峡谷,溪流两岸,参差错落着十几个村子,村中矗立着好几十座土楼。溪流、村庄、土楼、梯田,犹如一个个飘逸灵动的音符,就在山水田园间翩翩起舞跳跃飞翔。“一部读不尽的鸿篇巨制”、“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来无数的问号与感叹号”、“世界建筑奇葩人类文化瑰宝”以及“土楼长城”、“精神家园”等感觉纷至沓来不可抑止。
南溪土楼形制繁多,除了圆楼、四方楼,还有八角形土楼、长方形土楼、楠圆形土楼(恒吉楼)。其中,南中村较具代表性的土楼有27座,均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如环极楼(圆楼)、德馨楼(方楼)等;南江村现存土楼18座,均为大型土楼,包括 东成楼(八角形土楼)、振成楼(长方形土楼);新南村现有土楼 135座,清代以前建的有36座。南溪土楼群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下面这三座圆形土楼。
中西合璧振福楼:振福楼与振成楼相距不过4公里,堪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因为它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建筑,是按八卦布局设计建筑,也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土楼。 主楼占地4000多平方米,计有3厅96间,楼里中厅高2丈、宽 2.2丈,两边是花岗石柱,上刻当年国民党国会议员林鸿超隶书题联:“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其楼名与楼联“振衣千仞,福履万年”,笔迹苍劲雄浑,据说出自于一位老秀才之手。“风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振福楼外大门上的这副对联,准确地描述了其周边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环境。
抗震最强环极楼: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小桥流水边,与振福楼只有3公里之遥。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苏谷春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内外两环,外环楼4层,高约20米,直径逾43米,周长130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室,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有24间作卧室;设四道楼梯,内廊相通。内 环楼单层,建有二厅十室(可作为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并有两条夹道可以通行。楼门高近3米,宽3米有余,两扇门板又厚又硬,还加钉了铁皮。楼内外各有水井一口。站在楼中天井中心位置,不管是跺脚还是放声说唱,耳际都有明显的回音效果,有如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前,这在土楼中绝无仅有。更奇特的是,环极楼抗震性能极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依旧巍然屹立安然无恙,生动地展示了土楼顽强的生命力,从而被誉为抗震性最强的土楼。
据载,1918年2月13日发生大地震,10 余分钟里余震数次,附近田里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砖瓦几乎全被“筛”落,楼的正面第三、四层被震得裂开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环极楼”的取名缘由据说来自古籍。古籍载:北极星又称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见移,为天体众星之主。古人云“有水必趋东,无星不拱北”,此楼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故名“环极楼”。又,有民谣曰:“髙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里圆,圈里圈,历尽沧桑三百年,”即指环极楼。
书香门第衍香楼:衍香楼坐落在新南村,与振福楼、环极楼、东湖楼、庆阳楼、建兴楼、天一楼、经训楼、东城楼、余庆楼等数以百计的大土楼同在一条公路旁,离环极楼不到一公里,建于1842年。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墙高14.5米,分4层共136个房间。底层四处楼梯旁设有4个卫生间,厅旁设有6个洗澡间。各层功能与别处一样。楼的大门外层钉了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水喉水箱。旧时曾有匪賊行劫想纵火烧门,但被水喉水箱的水浇灭,故不能得逞。主楼按八卦构建,布局协调完备统一,美观实用,与别处圆楼有相同处亦有不同处。其特色是:楼的内座仿官府模式,建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处雕刻精巧,墙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楼旁楼前,小溪大溪,小桥大桥,石跳石栏,风景别致。最为奇特的是,楼后3棵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的夏秋之交傍晚,树梢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次看到这一奇特景象,但至今尚未找到科学解释。衍香楼围墙门顶上书“大夫第”,乃因当时苏谷春13位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获誉。苏谷春裔孙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当前居住楼中的有16 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0余人、大中专生30多人。他们历代以诗 书传家为训,是典型的书香门第,正如其楼名所喻“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