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定县湖雷镇的石坑村,成片的五凤楼、方楼犹如皇城的高宅大院,气派非凡。在永定的箭滩,土楼聚落依山沿河,高低错落的屋顶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潺潺的流水、绿绿的秧苗映出黄黄的土楼,道不尽田园诗情与山村画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现存五座圆楼、七座方楼,集庆楼、善庆楼、绳庆楼、庚庆楼、共庆楼,最大的圆楼集庆楼建于明代,高四层,直径66米。山村周围群山环抱,一条小溪自东而西流过村前,两条山坑水贯穿全村注入小溪。土楼依山面水,坐南朝北而建。登上溪北的台地鸟瞰全村,偌大的土楼星罗棋布、气势恢宏,让你目不暇接。大小土楼千姿百态,与青山、绿水、梯田和谐地融为一体。
土楼聚落依山沿河,高低错落的屋顶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潺潺的流水、绿绿的秧苗映出黄黄的土楼,道不尽田园诗情与山村画意。形态各异的土楼和自然山水构成土楼山村的“物境”,它触动人们的情感。初访土楼山村,只见远山近水皆有情,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一次次再访土楼山村,感受那美丽的景象和灵动的气息,依然扣人心弦,引发遐想,让你百来不厌。土楼山村的美景人诗人画,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难怪专家们登高鸟瞰土楼山村,会觉得风光无限,心驰神往,情不自禁赋诗抒怀:
步步相携望景台,方圆楼顶似花开。
溪村错落梯田绕,无限风光扑而来(罗哲文)
古建筑专家郑孝燮先生深有感触地指出:土楼山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了从“物境”到“情境”再升华到“意境” 这个最高境界。面对土楼聚落他惊叹:“绝无仅有天地间。”
在南靖县梅林镇的璞山村,当你走逬200多年前建造的书德楼的断壁残垣内,你简直会惊呆!那种不可言状的残缺美会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之中。一位作家这么写道:“窗破了,墙塌了,青草也蔓蔓了。二百多年来,你抗击过多少次流寇土匪,经受过多少风雨的考验,破窗的左边、黑墙的后面至今仍有几十人在安居乐业,这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
“只剩三面墙了,仍然屹立着,在夕阳的照映下,似乎还闪烁着火光,是毁于战火?是轰然坍塌于天灾人祸?于今无人可以确切讲述。而对它的倔强傲立,有必要再去打开痛苦回忆的闸门吗?”
“整面墙凹凸起伏,犹如百岁老人的脸,刻画着多少年的沧桑岁月。或许是因雷击而毀的一角,却因为有白云相伴,而显得比原来更加完美。”
由“物”及“情”,由“情”及“意”,从“情境”的感慨又达到了某种“意境”的享受,这正是福建土楼山村诱人之处,这些朴实自然地镶嵌在瑰丽山景中的土楼,之所以令人陶醉,在于它融合天地自然而展现出的阴阳和谐的气韵。它们建造的材料是泥土和杉木,这些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来自土地,而土塯倒塌、木材腐朽之后它们又回到土地中去。因此数百上千年的人世变迁,多少土楼废圮又重建,并没有造成大自然生态的丝毫破坏。这种利用可循环建筑材料建造的生土建筑,它对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更唤起人们对它特殊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