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有的证据,土楼,有可能并不是客家人首创的。它极有可能出自于闽南!
为了证明自己的推论,黄汉民四处搜集和土楼有关的信息。1993年3月,当他听说漳州南靖县郊区发现有一些圆形山寨时,就立刻赶到了那里。而据当地老人讲,这些山寨是以前一位陈元光将军所留下的。
翻看漳州历史,黄汉民查到陈元光是漳州地区历史上的第一任州长官。在过去,漳州是地广人稀的蛮荒之地,那里曾经住着强悍的蛮獠土著。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与朝廷的地方军进行对抗。公元686年,唐政府终于下决心去平定蛮獠作乱,而陈元光正是当时的开漳圣王。据称,当年跟随他来漳州的有大量中原汉人,他们多是随从的军队和家属。最后,这些人和原来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了闽南人。从历史上来推断,这些比客家先民早到福建200多年的外乡人,同样会面临着家园重建的问题。而在史书上,的确也有着类似的记载,那么南靖县那些圆形山寨,有没有可能就是陈元光时期留下的兵寨呢?
从地形上看,漳州地区多是丘陵地带,看来在小山包上扎圆寨的确是可能的。而在当时战争环境下,模仿这些山寨建立临时的圆形城堡似乎也是可以想象的。从圆形的兵寨到圆形的土堡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即漳州地区从陈元光时代就有建圆形建筑的传统。然而就圆土楼来说,却有一个最大的疑点。
最早的圆土楼是1558年建成的一德楼,而从那以后土楼才开始大量兴建。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在这个时期,也就是明朝的嘉靖年间才出现圆形的土楼呢?这和陈元光时代已经隔了上千年的距离。是什么让当时的沿海住民,重新回归这种防御性极强的住宅方式?
明朝的嘉靖年间,奸臣严嵩当权,民不聊生。而对于福建沿海地区的百姓来说,还受到倭寇的威胁,这些倭寇凶狠残暴,勾结当地盗贼在沿海四处作乱。那么,当时的土楼有没有可能是沿海人民抗击倭寇而建呢?
怀着这个疑问,黄汉民来到了漳州地方府志编辑部。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果然查到了他想要的证据。在《漳州府志》卷七的兵防总论上,书中明确说明,漳州地区在明朝嘉靖年间,土楼从少向多发展,其中原因正是由于盗贼倭寇的骚扰。看来闽南沿海土楼大量出现,和这个地区的历史环境有关。他们很早就有建立圆寨的传统,而当危险来袭时,土楼成了他们临时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客家人不同的是,土楼并不是闽南人长期居住的场所,习惯独门独户的他们将土楼建成了私密性较强的单元式。在危险退去之后,他们便纷纷离开。
至此,福建圆楼形成之谜似乎已经解开,它可能源自于闽南。然而对于黄汉民来说,对圆楼的追寻还在继续。只是无论结果怎样,这些百年老宅注定是中国南方深山内的建筑传奇。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