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楼回来之后,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记得当时导游说,住在土楼里面的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那是不远万里的艰苦的过程。很多都是家徒四壁的穷苦人家。为什么会建这么耗时耗财的土楼呢?
导游说我们所参观的承启楼,前前后后花了三代人,将近80多年的时间才建成,那花了不知道多少钱呢。如果是为了防御,恐怕说不通了吧。
但土楼的防御功能确实很强,作为一个游客,我也不想挖的太深,或许客家先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土楼在百年之后会如此火爆吧。
来了解一下土楼的防御功能吧。
福建土楼适应防卫的平面布局、坚固的外墙和严密的洞口防卫以及逃生通道是其自身物质的防卫手段。此外在土楼村落之中,有时几座土楼成犄角之势,防守时相互照应,楼内的枪眼配置特别对准重要路口以配合村中联防,构成了楼群防卫系统。
福建土楼的防卫体系不仅表现为有足够的手段打退敌人的进攻,拒敌于门外,还表现为有固守的能力。大型土楼中数百人聚族而居,一呼百应,人多势众,有了人还要有粮草有水源才有可能持久抵抗。几乎每一座土楼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二楼的谷仓储藏每年收获的稻谷、豆子、地瓜干等粮食,还备有自制的干菜、咸菜、凉粉等。几乎每座楼的内院中都有水井,楼内还饲养家畜,备足柴草,因此,楼内日常生活必须的物资和设施应有尽有。一座土楼关起门来,足不出户也可以在楼内生活数月之久。
20世纪30年代,永定县高陂镇上洋村的遗经楼内曾驻扎数百名红军独立团战士和赤卫队员,与漳州国民党49师张贞部和参加围剿的民团相对峙。国民党.军动用炸药包攻楼,连爆3次,大门边才崩塌一个小角,他们烧毁了前院的门楼,但是对付方楼仍束手无策。由于方楼大门及两个边门上均设有水箱,形成水幕保护,使用火攻也无法得逞。楼内粮食充足,国民党军连续围困两个多月仍无法攻克,可见土楼防卫系统的威力。
总之,福建土楼不仅具有消极防卫的功能,还具有积极抵御和主动抗击的特点,不仅能满足一时抵抗的要求,还能满足长期固守的需要。土楼严密的自成系统的防卫体系再一次表明了福建土楼建筑的特色与当时社会环境之间的因应之道,从而构成了其时代性的表征。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