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代久远,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据田野调查和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永定客家土楼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公元D世纪70年代(明代中叶)即永定置县以前,为永定客家土楼的初级阶段;公元15世纪70年代至公元17世纪50年代(明末清初),为永定客家土楼的成熟阶段;公元17世纪50年代以后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永定客家土楼的全盛阶段。 如前所述,唐代中期(公元8世纪)以前乃至宋代中期(公元11世纪)以前,迁入永定的客家先民为数甚少。虽然上杭场署和早期的永定县署均设于今永定县境内,但毕竟永定地处闽西的最南端,山高林密,盆地狭小,而永定以北的客家地区包括长汀、宁化、清流、连城、上杭、武平等县以及赣南诸县。在尚有广阔生存空间而且社会较为安定的情况下,自北而南辗转迁徙的客家先民,是不可能大规模地向永定和粤东等地迁徙的。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