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永定,大大小小的土楼有23000多座,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小时候看圆圆的土楼,就像一张团圆桌,桌上摆的,是象征团圆的客家肉丸,桌前坐的是团团圆圆的一家人。
土楼里有几十户人家,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孩子放鞭炮,大从舞龙舞狮,家族聚在一起碰个杯,这个年才算圆满。
奶奶说,客家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七岁那年,爸爸妈妈随着打工流进了城,原以为会一直热闹下去的土楼,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大人们说山里越来越暗淡,不出去碰运气,就只能守着穷土地,那时候看土楼,就像一口圆井,想要过好日子就必须跳出去。
一趟趟列车从村口开过,留下来的人一年比一年少,奶奶说,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跟着车离开这里,高考后的暑假,我也坐上了通往城市的这趟列车,透过窗看,那一圈圈的土楼似乎也正慢慢老去。
再次回到故乡已经是四年后,那一年,永定土楼成为国家5A级景区,近几年,借助文化的灵魂,土楼终于“活”了过来。
如今村里迎来了“回归潮”,去年,爸爸回来把老屋土楼修缮一番,办起来土楼民宿,妈妈做起了导游,奶奶也闲不住,在家门口卖起客家土楼特产,而我也回到家乡开起了自己的油画工作室,用画笔记录土楼的每一点变化,现在再看土楼,就像一个金饭碗,捧起它,世世代代守着庄稼的客家人,有了自己的产业,而乡村也有了振兴的模样,大家说,土楼变了,我们不用再出门漂泊,回到土楼振兴家乡,守护好这方水土,是我们对土楼最好的报答。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