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熟的标志,就是建筑工艺的系统成熟,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建筑工艺的改进——有石砌墙基的土楼逐步取代无石砌墙墓的土楼。因此,成熟阶段是永定客家土楼整个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不过,这一阶段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也经历了较长时间,但比起初级阶段要短得多。它大大缩短了永定客家土楼最终发展到极致的进程,为后来进入全盛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创造了全新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五云楼,承启楼等一批始建于明代晚期(公元16世纪60年代至17世纪20年代)的土楼,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技艺的成熟,之所以在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永定置县之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就是永定首任知县王环重视居民教育事业,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从此永定人科举榜上有名者层出不穷,仕官不断涌现。这些起龙头作用的发迹明宦之家大兴土木,热衷于按古代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充分运用生土建筑技艺.在家乡大建土楼。
进入明代(公元14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民居建筑开始普遍以育砖墙代替夯土墙。善于创新的土楼客家人,最迟从明末(公元17世纪20年代)开始,便从实际需要出发,巧妙地把青砖建筑大量融入到土楼建筑中去。比如以青砖建造祖堂以及一些附属建筑,既不影响整体建筑风格和功能发挥,又因其占地面积小而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大大提升了土楼的品位。当永定烟草业兴盛之后.土楼客家人也就有了足够的条件付诸实施。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