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昌楼:通过文昌楼之后,向上攀登的第二座楼。该楼位于文昌楼的正北方,楼心距约55米余。呈正圆形,外径30.2米,内径16.8米,外墙厚1米,门开向南偏西10度,设二部楼梯,除却门厅、祖堂、楼梯间外,共设22个房间,属小型。此楼最大特点,祖堂与门厅不对,而是偏于左侧,风水需要,内外阶台皆用乱石铺砌,外阶台宽1.6米,内阶廊台宽亦为1.6米,另加0.40米的阶条石,愈显开阔。内院一周为排水沟,中央部分为乱石铺地,现有四间客堂,猪圈八间,间杂而建,但均在内圆环之上,似有双环相套之意。院内无水井,二部楼梯相对,但一座离门厅仅隔两间,似有改进之意,也可能是重建时改动的。房间进深3.5米,外弧长3.2米,内弧长2.4米,底层皆为灶间、餐室兼起居。室内间隔用土坯,称“仔墙砌”。
第二层与第一层布局相同,走马廊宽1.1米,而外墙厚未减,因此房间进深仍为3.5米。除了原有的22个房间以外,门厅、祖堂各划分成二间,又增加四问使用房间。全部用作仓库,为了增加房间门前之宽度,有将内弧墙位置移进0.75米者,这也是一种新手法。外墙上与一层相同,全然不开窗洞。
第三层全为卧室,布局同下,唯将厅上部又合成一大房间,设双开门。走马廊栏板更向内院挑山0.7米。从断面上来看,此楼外墙是内直外斜,无阶梯之设,每间每层将龙骨插入墙内0.45米,出檐深达2.9米,屋面举高2.55米,单坡投影长5.15米,仍是1:4的比例。大梁穿过全屋,檩条布置极小均匀,内外皆五步架,立贴式,每根檩条下立童杜支承,以枋子前后联系。唯脊檩和廊檩下之童柱不直接承在大梁上。内檐用插拱一跳,另加擎檐柱,当地人称口柱。墙厚至大梁顶回呈阶梯形,厚0.85米,又升高至檩上,厚0.4米,瓦垄是平行布置,局部调整。层高:第一层3.93米,第二层2.6米,第三层2.48米,局部设阁楼。青石块砌成半圆拱门,外加纵长形青石门框。双扇门内开板门,设门枕石,方形。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