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地处福建省西南部,闽粤毗邻地,是纯客家住县。客家先民,就是原黄河流域的汉人。西晋末(4世纪)永嘉年间,部分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南渡长江,到唐末(9世纪)以及南宋末(13世纪)又先后两次因社会动乱而南下至赣、闽及粤东、粤北等地区,这些南下的中原人,以别于包括畲族人民在内的原来居住的居民,被称为“客家”,后遂相沿而成了这一部分人的自称。
从旧县志及客家宗谱查获,客家部分先民早在唐末宋代就来到永定。宋代户籍立册,以先到者为“主籍”,后到者为“客籍”。客家人在异地开基,建立家业,在漫长而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求生存和发展,为防风避雨,抵暑御寒,他们白手起家,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山区的竹、木、树皮、茅草、泥土、石块等,从搭盖简易低矮的竹篱茅屋发展到建造泥墙瓦顶的土屋。又因朝政腐败,社会动乱,群盗流窜,迫使分散在偏僻山区的人们聚集而居,集体防御,于是单家小屋发展成连建造泥墙瓦顶的土屋。又因朝政腐败,社会动乱,群盗流窜,迫使分散在偏僻山区的人们聚集而居,集体防御,于是单家小屋发展成连屋大楼,由单层向三、四层,五或六层增高,薄墙亦向1至2米厚墙加宽,以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