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为隽等学者根据建筑平面的组合方式,将传统的大型住宅分为五类:多进多轴的院落组群;方形或圆形的周边夯土大楼;层层叠落式大楼;竹简式民居;炮楼式住宅。这种分类方法很符合现代建筑理论分类要求;不过,它不适合我们的研究。
此外,还有的学者完全根据客家居住区的地理位置来划分客家居住建筑。如刘佐泉先生将客家建筑划分为闽西客家建筑;粤东北客家建筑;粤北客家建筑;川西客家建筑等。诚然,刘先生的分类对于把一个地方的建筑作为部分来研究大有裨益,如果要研究整个客家的土楼,又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
综上林林总总分类方法,尽管各有各的长处,但是,有一点无疑是共同的,即忽略了建筑文化和建筑功能的因素,混淆了具有聚居性质的土楼与只有独居性质的其它建筑的界线。因此,我们的分类不仅要以客家民系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现存的客家建筑形式为基础,放弃过去以单体建筑或庭院为标准的传统民居分类法,而且还要兼顾客家人的民间俗称,从宏观上把客家居住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充分揭示土楼作为礼制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双重特征。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