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英才辈出的客家人以其非凡业绩让世人刮目相看。但是,在我的老家龙岩市,同为南迁汉人后裔的“河洛人”依然有个别人秉持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女不嫁客家人。更为滑稽的是,他们觉得将女儿嫁给生在城市的客家青年尚可忍受,将女儿嫁给一个客家乡巴佬则是忍无可忍。大学毕业后,我在龙岩工作了几年。记得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了一位家在本地的女同事,她热情地邀请我到她家喝茶。她母亲十分热情,拿出时鲜的水果和精美的糖果,不断地添茶倒水,还要留我吃饭。可当她在无意间听到我是客家人时,脸上陡然浮现的遗憾让我刻骨铭心。如坐针毡的我尴尬地想着如何和同事告辞,她母亲却从厨房探出头来让她去买米,言外之意自然是不留我这样不受欢迎的人吃饭了。事到如今,这场戏剧性遭遇依然带给我一种难以忘却的羞辱感。更为荒唐的是,“河洛人”的男人喜欢娶客家姑娘为妻,因为客家姑娘温良贤淑,而一些娶了客家人作妻子的男人,竟然也理直气壮地阻拦女儿和客家男儿的婚事。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年前娶了当地姑娘为妻,可他老岳丈至今不和他说话。2000年正月,回乡探亲的我到龙岩市新华书店购买大型电视纪实片《中国客家人》的VCD,一位家在当地的售货员在现场播放碟片时,指着电视屏幕对我说:“客家人真难看!”我调侃地问:“丑的就是客家人了?”她毫不犹豫地答:“是!”我说:“我就是客家土楼人!”她说:”你不像!你的普通话讲得那么好!不可能!”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总是比善意维持得久远?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