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的主要分布区域是四川西部、重庆、广西西部、粤东、福建西北与西南部、江西南部。粤东、赣南、闽西、闽西南、闽西北、闽南这一大片以客家县为核心的三角地区是土楼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其中又以闽西的永定、上杭、宁化、武平、龙岩,闽西南的南靖、乎和、诏安、华安、漳浦,粤东的梅县、大埔、蕉岭、五华、兴宁、平远、丰顺,深圳,香港和江西赣州的寻乌、安远、龙南、全南、定南等地的土楼数量为最多。
闽西的永定县,据不完全统计,有圆形土楼600多座,方形土楼7000多座,全县各式大小土楼共2万余座。它们大多分布在古竹、湖坑、下洋等东部山区乡镇。在所有客家县中,闽西永定县的土楼种类最为齐全。按其数量依次为五风楼、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八卦形土楼、半圆形土楼或马蹄形土楼、凹字形土楼、富字形土楼。前三种占了绝大比例。
闽西的龙岩县,仅适中村三层以上的方形土楼就有242座。这些土楼凡是明代建成的,大都结构简单,天井空阔,楼门单一,每层设房基本上是16间;而清初所建的土楼在后楼正中与大门相对处乃设有一祖堂;清中叶所建的则讲究质量和美观,且多为长方形,前楼和后楼各六房一厅,左右两侧楼房各四房一厅。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