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可依的尽可能背靠大山,即使距后山数十米上百米,只要土楼背靠的后山山势符合他们的要求就行。土楼客家人俗称山势为龙势龙势.越好楼主越满意。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把山作为一种依托.即所谓有靠山。从居住环境来说,山还可以起着挡风的作用。
选择楼址,有水可傍的尽可能傍水。所谓水,一是溪河.二是山涧(俗称山坑)或水渠。如果没有溪河可傍.傍山涧或水渠也可以。其目的也很明确,除了方便用水之外,还可以改善环境。有了水,便有了灵气.何况在土楼客家人的跟中,溪河、山涧、水渠里流动的水象征财富,傍水可以纳财。
兴建的土楼若既能依山又能傍水,在楼主看来是最理想不过的了。不过,他们都有强烈的防洪意识,无论土楼建在溪河岸边还是建在山涧、水渠附近,首先要考虑的是,当洪水猛涨或山洪暴发时,是否会危及土楼。民国以前所建的土楼,极少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因洪水或山洪暴发而被冲毁的,说明楼主在选址的时候就充分注意到防洪。有些土楼建于地势较低或距滇河较近处,楼主则在建楼时有意识地提升地基的高度,井加深、加大、加高石砌墙基.连使用的石块也特别大(尤其是石砌墙基的每个角及关键部位);有些楼主则在夯筑底层的土墙时拌以适量的石灰。他们采霉这些措施,目的在于使土楼更加坚固,确保万无一失。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