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缺的四大基本要素。从人类建筑学发展的历史来考察,住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也是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类型。《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住所是北京猿人居住的岩洞。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也有发现,可见天然洞穴是当时被利用作为住所的一种较普遍方式。从穴居到土楼,人类建筑技术在时空隧道中发生了质的飞跃。土楼作为世界民居建筑的一朵绚丽奇葩,其独特魅力集中凸现于它的神工巧构上。换句话说,土楼建筑艺术的奇特之处,不仅在于选址讲究和空间分布错落有致上,而且体现在其建材之奇、夯土工具与技法之奇、泥土工匠之奇以及造型结构之奇和功能之奇诸多方面。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有巢居的传说,如《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亦云:“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据此可推测,巢居也可能是在地势卑下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被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